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5|回復: 0

絡子手法的基礎規則

[複製鏈接]

84

主題

17

回帖

416

積分

管理員

積分
416
發表於 2025-8-11 14:10:42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    徒手編製是傳統絡子的根本,但多數手法已經失傳,目前只剩下釘板不能或不方便釘繞的結子,如:雙聯結、鳳尾結、紐扣結、蛇結、金剛結、井字結、回紋結及平結。常見的主體絡子都是釘板製作的,原因是陳夏生缺乏形上思維的智力,更沒有靈巧雙手,心態上急於謀取名利,而漠視傳統絡子文化,拋棄祖宗數千年的智慧。所以她只能用西洋釘板工法,創造出荒謬愚蠢的中國結織結法。


    西洋釘板完全是織的手法,用釘子和板子當織布機,將線用經緯方式佈列,以鉤針和鑷子充當梭子,這樣織出來的結子,如何能說是老祖宗千年的絡子文化和手藝呢?釘板工法的線路是硬拼死湊出來的,徒手是有科學智慧的數理演變,所以正確的徒手具有系統無限延續性;經實際教學證明有省線、易學、好變化和不易忘記的效果。只要能空出雙手,就可以隨時、隨地拿線編製。任何有科學脈絡的學問,都具備有相關的規則。大鳥整理出徒手編結絡的規則,讓學習者輕易學習手法,旨在有效傳承絡子文化。


徒手編第一規則是︰結絡編製只用雙手完成,不需依賴任何工具。

徒手編第二規則是︰不分左右手都可以用一種徒手程序完成編製。

徒手編第三規則是︰同一綱目只學基礎手法就可以自己延伸編製。

徒手編第四規則是︰除了鳳尾結外,編製只容許固定一隻手穿線。

徒手編第五規則是︰每次用線必須穿走到盡端,才可以換線穿走。

徒手編第六規則是︰編製手法只允許用進套,不可以用包套手法。

徒手編第七規則是︰編製過程中的走線方式和釘板編織完全不同。

    釘板工法是強剖繩飾成品,分解出來的愚笨變通方法。必須用多枚釘子釘固線體,讓線逐一成為經緯線的起點,再用鉤針或鑷子模仿織布的梭子穿線,形成和織布相同的方法,這是違背老祖宗絡子基礎文化。絡子是漢族婦女數千年閨房傳統藝術,編絡子除了為點綴生活及打發時間外,也有彼此競賽耳聰目明、神靈手巧意味(參考《紅樓夢》第三二、三五回與大陸紫禁城出版社《宮女談往錄》),也可以由傳統的花繩遊戲,來證明老祖宗高超智慧的繩索藝術。為了便於迅速編製絡子,也為了不受場地限制,所以必須不依賴任何工具,全憑雙手完成絡子是智慧的考驗。


    必須說明的是,不需要工具,不等於不准使用工具,而是編製的過程手法可以不用工具。但,對於新手或者手有某些不便的編者,例如中風後復健病人,用徒手編比較複雜的絡子,可以用輔助的工具(如髮夾、蝴蝶夾),來協助抓不牢的線,這個輔助工具不是必需的,所以不算是徒手必需用工具。大鳥將選部份新手比較不好掌控的絡子,說明輔助工具的操作方法,讓新手和手不方便的學習者,也可以輕鬆編絡子。另外就是玉房綱有些比較複雜的絡子,例如:玉空絡、玉菱絡等,因為空心長條窄邊的結構,為了簡化編製程序,大鳥創造【代用線】手法,在部份步驟裡套用替代。編絡子過程中的代用線,並非絕對必須的,而是可以大量簡化編製程序,所以代用線也不算是必須的工具。


    大鳥的學生剛學習徒手時都不能理解,為什麼只能一隻手穿線。在日常生活很多事不分左右手,想到哪隻手方便,潛意識就把手湊上去。如果只是突發的簡單動作,或者只要自己能理解,用哪隻手確實無所謂。但一套連續演示教學的動作,應該有固定的章法。隨意換手亂編,長時間不編絡子,一定會忘記手法順序,而且如果指導老師連教三次都不一樣的手法,學生也會看得一頭霧水。


    更重要是習慣的固定手法,不會中斷思緒,才能編出流暢優雅的絡子。一隻手穿線,另一隻輔助固定線和絡子,只須記住單手穿繞的手法;如果雙手都穿線,就要記住何時換手和穿線,線路應該如何穿走。這樣換一次手至少增加三個錯誤發生點,也要多三倍的記憶;同時增加兩次換手捏線的程序,可能因失手而增加絡子鬆散的失誤。相同的,一根線必須穿走到盡頭,才可以換線穿走,也是為了減少換線造成的錯誤。


    人類天生雙手各司其職,雖然多數人慣用右手,但有人就是天生左撇子。上肢障礙確實痛失編絡子的機會,如果有健全的雙手,就沒有道理被剝奪徒手編絡子的權利,或者被迫換不習慣的手操作。現在很多號稱徒手大師,不但沒有徒手的固定程序,也不教左手編法。國內自稱頂級徒手大師楊朝宗,明明是個左撇子,卻偏偏教別人用右手編絡子,經常雙手沒章法亂換,這就是手法不對,無法雙手都適用。所以,限定只能右手操作的編製程序,也不是真的徒手絡子手法。


    很多學習者對於:只能用進套編絡子,不可以用包套編製的規定,非常不以為然。她們認為只要能編出來,進套和包套有什麼差別?原因在包套是由外層包內層,每次完成一個包套,就要鬆手指捏住最後包完的線,鬆手時就可能把前面捏住的線鬆開,線一旦散了就前功盡棄,包越多次問题越嚴重。採用進套時,捏住主套的手不到完成不鬆手,一套套的進,進再多套也不會掉線,在編絡子過程整理線,進套也比包套容易,所以用包套編絡子,也是錯誤的手法。


    徒手編就是要摒棄釘板的走線圖,這樣才可以走到哪編到哪,因此系統手法就非常重要。如果屬於同一綱目系的絡子多一個變化,就要多記憶一種手法,那麼要記憶的手法,就多出十倍以上。手法程序越多就越容易出錯,尤其長時間沒有接觸的絡子。手法繁多對於初學者更不利,需要付出十倍以上的學習時間。但號稱國內頂級徒手大師楊朝宗卻樂此不疲,因為除了表現本領高超外,一個結絡一個學費,可以多賺不少學費。


    正確的徒手編絡子程序,在同一屬綱的結絡,只要學習一種手法和相關變化規則,就可以無限延伸的擴張。例如:學會玉房絡就可以編製二回到多回玉房絡繩飾;學會芸芸絡就可以從二芸二紋編到多芸多紋;學了酢漿綱絡子,就可以隨意編出牡丹絡、梅花絡、菊花絡、蓮花絡和星雲絡,而絡子的進套數、耳翼數、邊數、回數決定在學習者執線手的大小、技巧以及熟練度,無須老師一一傳授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 凡符合上面規則,才能稱為正宗徒手,不合乎規則的成效一定差。現在坊間流傳的徒手手法,絕大多數沒有學理依據,大鳥規定嚴謹的徒手手法,為絡子藝術文化傳承,發揮最大的學習效益。徒手大師楊朝宗對大鳥規定單手穿線相當不滿,遣人到大鳥舊論壇踢館,最後是落荒而逃。首先說明,規則是給整套絡子系統使用的規範,不是給某些綱目專用的。訂定規則是為了永續廣泛流傳教學程序,因此不能用個人已經熟悉的手法,來衡量制盯規則的必要性。個人會編絡子,不代表能教別人編絡子,更不代表新手可以看懂雙手亂換的編製程序。


    世間沒有一個規則,是必須被所有人遵守的,再好的規則都會有不願接受的人,大鳥沒有強迫不學習大鳥手法的人,也必須遵守大鳥的徒手規則。自認為手藝高超,無需苟同大鳥的徒手規則。相同的,不同意大鳥規則的人,憑什麼要求大鳥按他的意思,不制訂或者修改某個規則?如果認為規則不合理,無須向大鳥抗議,任何人都可以另訂規則,交給學習大眾去選擇,優勝劣敗就是最好、最公正的裁判,這就是民主的做法。


    懂得編絡子就應該去指導新進,如何欣賞老祖宗的絡子,如何編好繩飾。而不是在大鳥的規則裡挑眼,這種無意義的爭執,只有讓自己更墮落,對於絡子文化的傳承,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。當然大鳥的手法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無瑕疵,但大鳥的徒手手法,確實是站在人性學習的考量創造,最合適沒有任何編結經驗的人學習。大鳥更希望借這套書的出版,激起眾人的智慧,改良出更合乎人性、學理的徒手手法,讓漢族傳統絡子進一步的發揚光大。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QQ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龍結四海

GMT+8, 2025-10-5 00:20 , Processed in 0.01908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