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找夢裡的同心結
也許有人不知道南朝齊國(西元四七九年至五0一年)錢塘名妓蘇小小的【蘇小小歌】
妾乘油壁車,郎騎青聰馬。 何處結同心,西陵松柏下。 (亦有載:西冷松柏下,考證文意大鳥傾向西陵松柏下)
但很少人不知道南朝梁國(西元五0二年至五五七年)武帝蕭衍的【有所思】:
誰言生離久,適意與君別。 衣上芳猶在,握裡書未滅。 腰中雙綺帶,夢為同心結。 常恐所思露,瑤華未忍折。
以及【秋歌】之一︰
繡帶合歡結(註一),錦衣連理文。 懷情入夜月,含笑出朝雲。 當信抱梁期,莫聽回風音。 鏡上兩入髻,分明無兩心。
關於同心結的詩詞多得不勝枚舉,如,宋朝林逋.相思令【吳山青】︰
吳山青,越山青, 兩岸青山相對迎,誰知離別情? 君淚盈,妾淚盈, 羅帶同心結未成,江邊潮已平。
更早的西晉傅玄(西元二一七年至二七八年)的【飲馬長城窟行】(註二)就有︰
青青河邊草。悠悠萬里道。草生在春時。遠道還有期。 春至草不生。期盡嘆無聲。感物懷思心。夢想發中情。 夢君如鴛鴦。比翼雲間翔。既覺寂無見。曠如參與商。 夢君結同心。比翼游北林。既覺寂無見。曠如商與參。 河洛自用固。不如中嶽安。回流不及返。浮雲往自還。 悲風動思心。悠悠誰知者。懸景無停居。忽如馳騎馬。 傾耳懷音響。轉目淚雙墮。生存無會期。要君黃泉下。
隋朝煬帝楊廣的【江陵女歌】
雨從天上落,水從橋下流。 拾得娘裙帶,同心結兩頭。
唐朝許岷的【木蘭花】︰
小庭日晚花零落,倚戶無聊妝臉薄。 賽箏金鴨任生塵,繡畫工夫全放卻。 有時覷著同心結,萬恨千愁無處說。 當初不合儘饒伊,赢得如今長恨別。
北宋歐陽修.武陵春【寶幄華燈相見夜】
寶幄華燈相見夜,妝臉小桃紅。 斗帳香檀翡翠籠。攜手恨匆匆。 金泥雙結同心帶,留與記情濃。 卻望行雲十二峰。腸斷月斜鐘。
南宋高觀國.思佳客之二
翦翠衫兒穩四停。最憐一曲鳳簫吟。 同心羅帕輕藏素,合字香囊半影金。 春思悄,畫窗深。誰能拘束少年心。 鶯來驚碎風流膽,踏動櫻桃葉底鈴。
元朝喬吉.散曲【花藍髻】︰
小鬟新樣鬥奇絕,學編同心結。 翠織香穿逞嬌劣,巧堆疊。 錦筐露濕瓊梳月,盛春倦也, 和雲低遇,忙煞夢中蝶。
明朝夏完淳.卜算子【斷腸】︰
秋色到空閨,夜掃梧桐葉。 誰料同心結不成,翻就相思結。 十二玉欄杆,風有燈明滅。 立盡黃昏淚幾行,一片鴉啼月。
清朝黄景仁的【感舊】︰
大道青樓望不遮,年時繫馬醉流霞, 風前帶是同心結,杯底人如解語花。 下杜城邊布北路,上闌門外去來車。
從西晉(西元二一七年)到清朝乾嘉年間(西元一八00年),超過一千五百年,歌詠【同心結】的詩、詞、曲從未斷過。按照神話傳說,在女媧氏和伏羲氏的年代,就有用【同心結】象徵男女愛情和婚姻的說法。同心結的歷史就和漢族族一樣的久遠。所以【同心結】是漢族絡子的代表,但後代子孫卻無情的遗忘了它美麗多情的形象。
大鳥一直堅信【同心結】存在於現在的結絡裡,只是名字讓子孫遺失了。尋找老祖宗其他的結絡名稱,可以慢慢來,真的找不到,大鳥也沒有意見。惟獨【同心結】,一定要找回來,因為如果從《周禮》的「解纓結髮」起算,它是超過三千年的美麗絡子,也蘊藏了無數常人和騷人墨客的真摯情愛。若不把【同心結】找回來,我們絕對是愧對祖先,也無以向子孫交代,更不能面對外國人詢問時,雙手一攤雙肩一聳說︰「不知道﹗」,或者隨便找個結絡混充交代。
經過大半年文物資料考證,才發現名稱最臭的【雙錢結】,就是千年流傳的【同心結】。當下心情是五味雜陳,喜的是終於找回【同心結】,悲的是【同心結】讓不肖子孫陳夏生給糟蹋了,真不懂當時怎會取那麼粗鄙的【雙錢結】名稱,想必她眼裡只有錢,不然怎會到二0二二年還詐欺政府的傳統工藝獎金?
更無知的是陳夏生竟然說︰結體中間構成方孔,和古代銅錢一樣外圓內方,所以稱【雙錢結】是實至名歸。結的中心確實是方孔,但只有一個,為什麼兩個錯開的銅錢,會只有一個方孔?孔眼還存在兩個銅錢相疊的位置上?陳夏生不只是眼睛有問題,連腦子都異於常人,這是沒道理的穿鑿附會論點。據考證在以前沒有任何雙錢的文字、圖案敘述,雙錢起源於民國初年商品名稱和商標。
現有文物顯示,【同心結】圖案最早出現在西元前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也是世界繩結界公認是漢族創造的絡子,形狀像是兩個相疊的心。很不幸的被改名為粗鄙的【雙錢結】,還有自命是文人的大師說,因為看起來像兩枚古銅錢,用線套穿掛疊而成的形狀,這種說法還真是焚琴煮鶴。古代錢幣是千枚為一貫,用繩逐一穿眼磊疊。沒有人會把剩下的兩個銅錢,再用短繩繫上吊掛,這是用窮極無聊的市儈守財奴想像,去掰出【雙錢結】的名字。更甚者說絡子中間構成方孔,和古代銅錢一樣外圓內方,所以稱【雙錢結】是實至名歸,這些人為了取媚陳夏生無恥無知到了極致。
【同心絡】、【井字結】和【玉房絡】主綱原型結絡是雙線編製,而現在的【同心絡】、【井字結】用單線編製,應該是變化結絡。大鳥認為,凡事要溯本清源.從春秋時代流傳到清朝絡子斷層為止,二千多年的歷史文物,沒有一件不是雙線構成【同心絡】,就算單根線的腰帶,也是用雙線編法(註三),陳夏生憑什麼篡改老祖宗的【同心絡】基本結構?因此在恢復【同心絡】美名時,也要恢復【同心絡】構造的正確形態,回歸老祖宗絡子文化的本質。
雖然她後期曾改口說【雙錢結】是【同心結】,但她從來沒有正式公開更正,原因是論述沒有強力的證據支持,只是她的個人臆測,但大鳥在此可以提出有力的佐證。在古文物中,兩個不完全左右重疊的相同物件,都以方勝名之,而「方勝」寓意「同心」、「綿延不斷」。所謂的「勝」按照材質分類有︰金勝、玉勝、寶勝、織勝、華勝等;按照外形分類有︰方勝、彩勝和幡勝等,但都以方勝為代表的名詞,所以後期的方勝,就不一定是兩個交疊的菱形。
明朝馮夢龍的《醒世恒言》十六回,中也有關於【同心方勝結】的描寫︰::袖中摸出一條紅綾汗巾,結個同心方勝,團做一塊,往上擲來」。
元朝喬吉的【商調】.集賢賓詠柳憶別恨︰
恨青青畫橋東畔柳,曾祖送少年遊。 散晴雪楊花清晝,又一場心事悠悠。 翠絲長不系雕鞍,碧雲寒空掩朱樓。 揎羅袖試將纖玉手,綰東風搖損輕柔, 同心方勝結,纓絡繡文球。
明.汪廷訥《種玉記》第五齣【絛探】︰
〔生〕我有一個玉絛。結頭散了。要央府裡女侍們結一結。你說哪個會得。 〔丑〕這畢竟是衛少兒會得。 〔生)這等你拿進去。央他與我結做同心方勝。
以上敘述,顯見【同心方勝】是簡單繩飾,可用汗巾、手帕編出。因為巾類是軟性材料,編結後絕對不會呈菱形,所以方勝未必是菱形。再比較上方的方勝圖形,與本書頁上下邊框的【同心絡】圖形,兩者在交疊處都有方孔形成,所以方勝就是同心。「同心」意指有兩顆心相疊,「方勝」也是部份交疊,那麼方勝結就絕對是她命名的【雙錢結】。
又清朝黃景仁的【感舊】之一︰風前帶是【同心結】,所謂的風前帶,就是繫在腰間的外衣腰帶,因迎風搖擺而稱風前帶,在明清兩朝的畫像和雕刻可以看出,文人雅士腰間的腰帶,都是現在被稱為【雙錢結】的【同心絡】。所以也間接證明古代用絲巾編製同心綱絡子的普及性,確定了同心絡的結構,不容陳夏生的銅臭污染傳統文化。
大鳥是先判定【同心結】後,才陸續在她的著述找到隱約的推論,一九八三年《故宮文物月刊》第一卷第二期,陳夏生推斷【雙錢結】就是【同心結】。要說漢聲一九八一年《中國結》和一九八三年《中國結2》考證不及,倉促命名【雙錢結】無可厚非。但一九八三年她推證【雙錢結】為【同心結】之誤後,至二00三的《陳夏生的中國結》,陳夏生直到二0一0年她還是用【雙錢結】名稱。這當中已經過了二七年,沒有改回【同心結】的原名,這是陳夏生這一輩子無法推卸責任的天大錯誤,只因為她想留下創立結名的歷史地位,就毫不留情的摧毀老祖宗的【同心結】,如此行徑憑什麼自稱是中國結第一人?
堅持改回【同心絡】的傳統名稱,是漢族子孫無可推諉的基本責任,東歐克羅埃西亞(一九九一年自南斯拉夫聯邦獨立)的Knin博物館,保存,陶片據稱是九至十一世紀間(大約在唐朝末年到北宋末年),當地教堂建築的CROATIAN DRAGON(克羅埃西亞龍)浮雕碎片,上面就是龍和【同心絡】的組合。圖案完全承襲漢族老祖宗的風格,大鳥相信這是漢族老祖宗製作的同心絡浮雕作品,而非出於外國工匠之手。因為多數西方人認為龍是邪惡的.所以西方人不可能把龍用在教堂的裝飾浮雕上,因此浮雕碎片絕對是漢族老祖宗的傑作。
【同心絡】不僅僅是裝飾而已,以前西方船用和漁撈繩結,也經常出現【同心絡】的影子。在外國眾多【同心絡】的名稱裡,也看到Love Knot, True Love Knot和Valentine Knot名詞,這些都是含有【愛結】的意思,相信老祖宗在傳出編法的同時,也告訴外國人這個絡子叫【同心絡】,那麼我們這些後世的子孫,憑什麼抹煞老祖宗優美的文化,硬把優雅的同心結,惡意改成臭不可擋的雙錢結?而且明知錯了幾十年還是不願改,因為改回同心絡對陳夏生沒有一點好處,反而是打故宮博物院文物專員和中國結第一人的耳光,她如何能承認自己無知庸俗的錯誤?
國外網站︰https://www.saraverdier.com/love-knot-meaning-origin/)圖片註明是love knot,knot_heart都是同心結意思,也是同心絡變化結。
在《中國結的經緯》第四六頁「和他另一首【代贈遠】....研讀文意,回文結可能就是指連環迴文式的同心結。」第四七頁末行︰「而且李白在【代贈遠】中也提到回文結,回文通迴紋,可見當時必然有迴紋式的結子,大鳥認為回文結就是同心結....『腸隨回文結』,自然要比『腸隨同心結』的語意來的好。」,真是古有李白,今有陳掰。又《中國結3》第十二頁最後︰「此外,李白的《代贈遠》︰『織錦作短書,腸隨回文結。相思欲有寄,恐君不見察。』文中的回文結,想必也就是指連環回文式的同心結,二者形同名異,也可能因結的形狀而即興命名。」《國際繩結藝術交流展》第九頁︰「於其另一首....出現回文結的稱呼。」以及《陳夏生的中國結》第四十頁︰「隋唐時代騷人墨客詩文中常見的合歡結、同心結、回文結」,第五四頁︰「於其另一首....出現回文結的稱呼」等等;二00七年五月十七日她在真理大學「攝影藝術名家」講座題目︰中國結的歷史面貌│兼作品欣賞與吉祥結編製教學中,提到相同的論述。
我們看看【代贈遠】全文︰
妾本洛陽人,狂夫幽燕客。 渴飲易水波,由來多感激。 胡馬西北馳,香鬃搖綠絲。 鳴鞭從此去,逐虜蕩邊陲。 昔去有好言,不言久離別。 燕支多美女,走馬輕風雪。 見此不記人,恩情雲雨絕。 啼流玉箸盡,坐恨金閨切。 織錦作短書,腸隨回文結。 相思欲有寄,恐君不見察。 焚之揚其灰,手跡自此滅。
織錦作短書,腸隨回文結...文中「腸隨回文結」的「結」在文法上是動詞,意思是「肚腸隨著回文詩(註四)糾結」。在大鳥或陳夏生求學的年代,這是初中程度的詩詞,簡簡單單的五個字「腸隨回文結」,不需要高深漢學造詣,只要認識幾個漢字就該理解。如果五個字裡面,後面三個字是「回文結」的三字結名,那麼前面的「腸隨」二字,又是什麼意思?因此古代根本沒有「回文結」,【代贈遠】也和任何繩結無關。在,九八三年《故宮文物月刊》第一卷第二期第一0五頁,陳夏生論及同心結,雖然提起李白的【搗衣篇】,但沒有提到【代贈遠】。
在一九八三年《故宮文物月刊》第一卷第二期第一0五頁,陳夏生論及同心結,雖然提起李白的〔擣衣篇〕,但沒有提到〔代贈遠〕。為什麼在一九九0年開始犯那麼嚴重的幼稚無知錯誤?這種人也能是高中品學兼優保送國立中興大學的料?可能老師推薦是寫「品學兼憂」吧?大鳥相信她從來都沒有用心看〔代贈遠〕詩句的意義,那又何必引用?代表中國結宗主不但會編結,還是大文豪?而一般人不是只管編結,就是迷信宗主的權威,所以圈內人,二十幾年都沒有發現幼稚可笑的錯誤,或許發現了也不敢揭陳夏生的瘡疤。
不管她有沒有細讀過李白的〔代贈遠〕,身為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編輯,從一九九0年一直錯到二00七年,都沒發現自己錯得離譜,錯得幼稚可恨?也沒有回頭檢視自己的著作論述,是相當不負責的行為。任何學術研究和論證,一定要反覆思量和推敲,不是隨手找來資料和亂放屁一樣任意發表。這是對自己處世的基本要求,十七年間寫書及演講發表七次以上,還加上推理論證說出「回文結」應該是同心結,這種論述真的是遺笑世界萬年。
時下有關《周禮》的「同牢而食」和「解纓結髮」有天大的謬誤,大鳥在此糾正。「同牢而食」在《禮記.昏義》載為「共牢而食」,顯然所有的「同牢而食」解釋(含教育部辭典),把「牢」當成祭祀上天的牛、羊、豬三牲「太牢」,或者羊、豬二牲「少牢」,這是天大的謬誤。在這裡所謂的「同牢」或「共牢」,是將新人「關」在一個房間吃飯,讓新人獨處,由互相餵食培養彼此感情。
有很多專家學者把「解纓結髮」,說成︰將新人頭髮剪下一縷,變成結,這是以近代情況解讀古禮,把「解纓」完全忽視。古代不分男女都留長髮,這由《孝經.開宗明義章》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」證明。
不單是一九七四年包娜娜唱的「長髮為君剪」,劉慈作詞的文化基底不足,查遍資料無法得出「留髮」和「剪髮」的目的何在,甚至歌詞的「留髮」和「剪髮」互相錯植。事實上,「留髮」和「剪髮」典故在「解纓結髮」的「結髮」。短髮不能結髮成同心,古代女子為情郎剪掉長髮,意思是不和他人結髮。其後短髮為君留,盼來日長髮後與情郎結髮同心。
註一︰合歡結即為同心結,參考︰南宋詞人陳允平【思佳客】︰
一曲清歌酒一盅。舞裙搖曳石榴紅。 寶箏弦矗冰蠶縷,珠箔香飄水麝風。 嬌婭奼,笑迎逢。合歡羅帶兩心同。 彩雲不覺歸來晚,月轉觚棱夜氣中。
註二︰參南朝武帝蕭衍的【有所思】,腰中雙綺帶,夢為同心結。縱腰帶為一條繩帶,但為衣服配飾,但固定在衣服後腰背上,形成兩條獨立線段,也是雙線結構。又隋朝煬帝【江陵女歌】拾得娘裙帶,同心結兩頭,也是敘述兩頭雙線結法。
註三︰回文詩的創作,最早由晉代蘇伯玉妻所作的「盤中詩」。據傳蘇伯玉出使蜀地,時久未歸,其妻思念甚極,故做此詩於圓盤中寄予蘇伯玉,取盤旋回環之意,表達纏綿婉轉的思念感情。 |